新闻详情
回收不当导致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作者:网站管理员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2015/7/28 12:55:27 点击:2793 属于:行业新闻
在我国的广东、浙江等地,电子垃圾的回收处理工厂主要是一些小规模、家庭作坊式的私营企业,采用简单的手工拆卸、露天焚烧或直接酸洗等落后的处理技术,获得容易提取的金属后,残余物被直接丢弃到田地、河流或水渠中,从而导致重金属和持久稳定有机物污染环境。
电子垃圾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电子垃圾回收处理中产生的有毒污染物主要是重金属(如Cd、Pb、Cr、Hg等)和持久稳定的有机物如多环芳烃、多溴联苯醚、二氧杂芑和呋喃等。长期以来,由于这些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很大威胁,许多学者对这些污染物的毒性进行了研究。并且在一些地区,也有学者研究了电子垃圾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铅在环境中富集,对动植物和微生物有严重的慢性毒害,其毒性主要是损害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肾脏和干扰内分泌系统。铅进入孕妇体内会影响胎儿发育,造成畸形,并且高血铅影响儿童智力发育。汞进入水体后,可转化成甲基汞,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可导致经系统慢性损伤。镉的化合物被列为有毒物质是由于可能对人体产生不可逆的损害,它可在体内富集,尤其在肾脏中;镉化合物可通过呼吸或食物进入人体,由于它的半衰期长而容易富集到导致中毒的量。铬可引起各种毒性作用,如导致人体严重的过敏反应和DNA损伤;铬的毒性与其存在的价态有关,六价铬容易透过细胞膜而被吸收并在体内蓄积,其毒性比三价铬高100倍。
多溴联苯醚、多氯联苯、多氯联苯-p-二氧杂芑或呋喃和多环芳烃等持久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已成为各国普遍的污染物,并且可通过呼吸、饮用水和食物链在动物体内富集,因而在许多地区的动物以及人体内发现此类污染物。多溴联苯醚是一种毒性物质,有证据表明,它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并可导致新生哺乳动物神经的损害,尤其是怀孕妇女、胎儿和婴幼儿对此敏感,最近发现0~4岁的儿童严重暴露于此种污染。二氧杂芑或呋喃的化合物可引起免疫缺陷、神经系统病变、干扰内分泌、降低肺部功能和改变血浆激素水平并具有致癌性,其中多氯联苯与甲状腺激素、免疫功能、神经系统的改变有关,多氯联苯暴露可导致肝脏功能改变、皮肤疾病以及提高癌症的风险。多环芳烃可通过酶的感应过程改变繁殖率,影响细分裂、导致肿瘤,是一种“三致”污染物。
电子垃圾中的重金属和持久稳定的有机物在各种回收处理过程中释放、迁移和转化进入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使电子垃圾处理厂工人和周围居民暴露于这些污染物,其健康受到影响。
家电回收为何正规公司不挣钱
目前市场上出现一个不争的事实:正规拆解公司因为废旧家电收不上来,处于大喊“吃不饱”的尴尬局面。同时,在家电回收拆解方面,正在出现小企业赚钱而大企业赔钱的情况。由于污染原因,国家对于电子电器产品的处理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企业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进行技改、升级等工作,而以目前的补贴,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投入需要。而小作坊回收旧家电时不按照环保要求规范处理,成本较低。小商贩将废旧家电转手出售能赚几十元甚至上百元。而非法拆解没有任何环保方面的投资,只是将值钱的东西提炼出来,拆解成本低、利润高。而正规专业厂家处理成本高、收购原料的价格低。对于正规拆解企业来说,盈利是企业的本质,但是如果没有补贴,他们根本无法与小商贩们一较高下,也很难维持下去。
另外,还有一个导致废旧家电行业盈利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符合国家要求的废弃物安全处置目标一直没有实现,非法拆解和体制问题导致正规企业很难生存。熟悉家电回收行业的一位相关人士称:由于目前拆解货源较杂,出现正规军抵不过“破烂王”的情况,因此一套规范化的处理流程的销售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手废旧家电问题多多
房屋出租市场催热了二手废旧家电的生意,按照国内房屋出租的一般惯例来说,需要房东为租客配齐各种家电,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房东往往会在二手市场配齐所需的家电产品。废旧家电本身就是旧配件,而且大多已经老化。如果洗衣机寿命已到的话,容易磨损和搅坏衣物;电视使用时间过长,导致屏幕亮度不够、图像出现花纹,影响视力;冰箱用太久的话,其杀菌和保鲜功能已严重退化,可能导致细菌大量繁殖,食物串味甚至变质;如果是老式的CRT电视,内部元器件如果老化的话,还容易发生短路,严重的还会起火,甚至爆炸。
由此可见二手家电和电子垃圾的管理已经关系到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等诸多方面,如何将它们纳入到一个正规的体系下进行管理是当务之急,这个体系也必将是由政府、生产厂家、经销商、用户以及回收企业来共同打造,只有大家都运行在这个体系之下,才能将二手家电和电子垃圾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降到最低。
发达国家在电子产品回收上的做法
目前,发达国家一般对电子电器产品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要求生产者不仅要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负责,还要承担产品废弃后处置的责任。欧盟对电子垃圾处理要求有大而全的目录,包括十类电器电子设备,几乎涵盖所有电子产品;美国除政府机构提供的回收渠道外,不少生产厂商和零售商还有自己的回收措施,如苹果公司鼓励消费者将所有电池和iPod送到遍布美国的几百家门店进行回收,如购买新的iPod,也可以用旧产品抵价10%等。
与此同时,一些大公司对电子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技术也不断升级。像IBM的工厂会采集废弃计算机、移动电话、游戏机等电子产品中的成品半导体芯片,经特殊处理后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板,不仅减少了工业原料对环境的污染,也为太阳能产业提供了新的原料供应渠道。英国最大的手机回收公司“fonebak”对无法翻新的废弃手机,会充分利用拆卸后的部件,塑料部分压碎后制造交通标志和玩具;铂、银、镍等金属回收后用来制造厨具、电熨斗、电池等。
尽管回收处理的工艺和技术不断完善,但资源回收效率低仍是全球普遍面临的问题。以手机为例,目前全球每年废弃的手机约4亿部,中国占1/4,而回收率不足1%,再利用率就更低了。鉴于此,一些发达国家在回收利用之余,将大量电子垃圾出口到发展中国家,以此作为解决电子垃圾的办法之一,给发展中国家制造了更大的环境难题。因此,我国不仅仅要解决好每年本国消费者产生的大量报废家电,还应该堵住电子垃圾进口的漏洞。
在环境问题受到高度关注的当下,无论输出电子垃圾还是任由其废弃,都实不可取。特别是在资源严重匮乏的今天,电子垃圾也是“城市矿山”,如何从中“淘金”,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是非常值得政府和产业界思考的问题。